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科学研究 > 本文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2)

作者:2016排行榜   来源:综合   时间:2016年12月30日
-->

  六、植物分枝激素独脚金内酯的感知机制

  植物分枝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农艺性状,对于植物株型和作物产量有重要影响;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不仅调控植物分枝,还调节植物与共生真菌及寄生杂草的相互作用。阐明激素感知机制,是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对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提高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发现的动植物经典激素,都遵循1880s年代以来揭示的“配体-受体”可逆识别规律:激素活性分子通过非共价键可逆地结合受体,循环地触发信号传导链,调控各种生命活动。

  清华大学谢道昕、饶子和及娄智勇等合作发现了独脚金内酯的活性分子、阐明了独脚金内酯的受体、揭示了新型的“受体-配体”不可逆识别机制:D14蛋白作为新型激素受体,首先参与合成独脚金内酯活性分子CLIM,然后通过共价键不可逆地结合CLIM、触发信号传导链、调控植物分枝,最终水解CLIM、释放没有活性的分子。

  该工作于2016年8月发表在《Nature》上。《Nature》、《Science Signaling》和《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专文高度评价该工作,新发现的“受体-配体”不可逆识别机制不同于百年研究历程所建立的“配体-受体”可逆识别机制,是生命科学领域激素研究的重大突破,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该研究可为作物株型改良和寄生杂草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七、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分子机理探索

  肌肉兴奋收缩偶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E-C coupling)指的是肌肉接受神经信号发生收缩的过程,是动物最基本的生理过程之一。该过程涉及到两类重要的钙离子通道,分别是位于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Cav和位于肌质网膜上的兰尼碱受体RyR。Cav被细胞膜的动作电位激活,进一步诱导下游RyR的激活开放,从而引发钙离子大量快速从肌质网释放至细胞质,进而引起肌肉的收缩。Cav的功能异常会导致心率紊乱、癫痫等疾病;RyR的异常则会导致肌中央轴空病等疾病。因此,它们是重要的药物靶点,其结构的解析工作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和药理学意义。

  颜宁研究组利用前沿的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骨骼肌中RyR1和Cav1.1以及心肌中RyR2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这一系列突破为理解肌肉兴奋收缩偶联过程提供了关键的结构基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Cav1.1系首个真核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结构,此成果备受瞩目,不仅为理解与多种疾病相关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和钠离子通道的功能和机理提供了分子基础,也为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关成果共发表5篇高水平论文。其中Cav1.1相关工作于2015年12月18日和2016年9月8日分别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RyR1相关工作于2015年1月1日和2016年7月29日发表在Nature和Cell Research;RyR2工作于2016年10月21日在Science发表。

  八、亚洲季风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程海团队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铀系质谱测量技术(包括提高 230Th和234U半衰期的精准度),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世界最长尺度的东亚季风(64万年)、印度季风(28万年)、南美季风(25万年)和中亚?中国西部西风带(13.5和50万年)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石笋同位素记录、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时间标尺。特别是于2016年6月在《Nature》上以Article形式发表“64万年以来的亚洲季风记录与冰期终止”的论文,通过建立具有精确的绝对年代控制的石笋同位素记录、及其与海洋和冰芯记录的对比关系,进一步揭示了10万年的冰期?间冰期循环是4?5个岁差周期的平均;发现去除太阳辐射影响后的亚轨道尺度石笋气候变化序列与去趋势后的南极温度记录呈精致的反相关关系,并且两者的亚轨道尺度变化都具有比地球偏心率周期更强的岁差和倾角周期;结合深入解析过去64万年以来不同幅度千年气候事件(包括冰期终止事件)之间的内在相似性,进一步回答了“100ka problem”这一经典科学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上述工作为洞穴沉积成为古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第四大支柱’、以及我国石笋古气候研究在国际上取得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脑机融合的混合智能理论与方法

  当天生“弱视”的大鼠通过脑机通讯“嫁接”上机器视觉,它就如看懂了路标,在迷宫里里识别路标沿路成功找到目标物;当一只猴子想喝一口面前的饮料,它可以通过“意念”控制远处的机械手作出抓、勾、握、捏四种手势,完成不同的任务。这一些充满科幻色彩的“不可能”,正在浙江大学的实验室成为现实。

  在国家973计划、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支持下,浙江大学吴朝晖、郑筱祥教授率领的团队围绕脑机融合问题潜心研究十余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混合智能”的研究范式——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突破理论与创新技术。研究团队认为,将生物自身的感认知能力与机器的计算能力深度结合,有望产生超越现有系统的更强智能形态。这一探索在残障康复、抢险救灾、国防安保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目前,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将计算机的听视觉识别能力“嫁接”到生物体上,构建了听视觉增强的大鼠机器人;在国内首例实现人意念控制机械手,完成“石头-剪刀-布”猜拳游戏;实现了用机器智能增强大鼠自身的学习能力,回答了脑机融合是否能使生物体获得学习增强的疑问。面对人类疾病,研究团队还实现了动物平台的“癫痫预测-电刺激抑制”脑机互适应融合机制。部分成果还实现了初步转化,成功开发了若干神经康复设备,并用于临床试验。

  十、肝癌肝移植新型分子分层体系研究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高发国家,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000万,每年新发肝癌40余万,占全球新发肝癌病例的55%,严重危害国民健康。肝移植是治疗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是意大利米兰标准。如果按照国外的标准,肿瘤直径小于5cm才适合做移植,那么我国有许多肝癌患者将失去肝移植的机会。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标准,2008年郑树森院士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 认为肿瘤累计直径小于8cm,或者肿瘤大于8cm,但只要甲胎蛋白水平小于 400ng/ml,而且肿瘤组织学分级为中、高分化者,也适合肝移植。这是国际上首个引入肿瘤生物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的受者选择标准,被誉为是肝癌肝移植研究的“分水岭”。2016年,郑树森院士团队进一步开展了全国多中心6012例全球最大样本的研究,发现杭州标准使肝癌病人增加了52%的移植机会,同时5年存活率高达72.5%,居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该研究也将杭州标准进一步细化,实现了肝移植受者的精准筛选和个性化治疗。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消化病学顶级期刊《Gut》,引起国际移植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被欧美10余家国际移植中心引用和验证,成为肝移植学界高度认可的国际标准。美国UCLA、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日本东京大学等国际著名移植团队高度评价杭州标准是一个非常卓越的标准,第一次将肿瘤生物学特征纳入肝癌肝移植标准中,优于其它标准,为肝癌肝移植病人选择作出重要贡献。杭州标准是我国提出的首个被国际移植学界接受的医学标准,是我国器官移植领域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价值的科研成果,该项创新性研究作为核心标志性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
关键字: 人浏览
延伸阅读:
2014年全球十大科技战略趋势2013-10-23
七大即将改变世界的科技趋势2014-04-11
十大最不可思议的宇宙真相2014-08-10
地球10大惊人事实:珠峰是全球最高峰吗2014-11-06
家用投影仪十大品牌排行榜!“黑马”当贝2020-04-30
科学家打造材料各异的十大计算机2013-06-09
宇宙中十大独特天体排名2014-12-16
国内超级计算机排行:三甲均属国防科大2015-11-13
盘点宇宙中最具代表性的十大黑洞2014-08-29
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2016-12-27

猜你喜欢
新榜速递
站内热词

Copyright @2007-2020 PHBang,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7-2020 PHB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