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科学研究 > 本文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麻省理工学院M.I.T 改变世界的10件事情(2)

作者:PHBang   来源:综合   时间:2014年06月26日
-->

6. 语音合成技术

麻省理工学院M.I.T 改变世界的10件事情

该技术最早可追溯到毕业自M.I.T的Ray Kurzweil。在1970年毕业之后,他创建了Kurzweil计算机产品公司,并开发了第一个电荷耦合装置平板扫描仪和第一个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可以读取任何字体。1976年,该公司结合扫描仪和OCR技术用语音合成器制造了Kurzweil阅读机,该机器可以扫描书本和文档并读给盲人听。如今,已成为谷歌工程总监的Kurzweil仍然继续致力于机器语言识别和机器学习。

7. TCP/IP

麻省理工学院M.I.T 改变世界的10件事情

没有协议就没有今天的互联网。被大家所熟知的TCP/IP协议是在1970年代初,由M.I.T的教授Bob Kahn和斯坦福大学的Vint Cerf研发的。Kahn为 DARPA 工作,负责开发一个新的ARPANET传输层协议,结果,Kahn和Cerf创造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使用TCP/IP协议在多个网络间发送的第一条消息是在1976年8月从一辆加利福尼亚的汽车上发出的。在1980年代末,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协议。

8. 电子表格

麻省理工学院M.I.T 改变世界的10件事情

电子表格软件是为个人电脑上开发的第一个业务工具。电子表格程序起源于M.I.T毕业生Dan Bricklin 和 Bob Frankston创建的VisiCalc。1979年,VisiCalc首次在苹果二代(Apple II )电脑上亮相,之后迅速成为该平台的杀手级应用,后来该应用又被移植到了其他系统平台。直到1985年停产,VisiCalc共售出了100多万份,之后被Lotus 1-2-3和微软的Excel超越。

9. 自由/开源软件

麻省理工学院M.I.T 改变世界的10件事情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软件厂商停止共享软件源代码,并对软件复制和分发做出限制。M.I.T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黑客,Richard Stallman,对此感觉不爽。所以,他着手建立人们可以自由复制、共享和修改的软件。1984年,他离开M.I.T,创建了GNU项目并发起自由软件运动,以保证用户的软件自由。1998年,OSI(开源软件促进会)成立,这也脱胎于Richard Stallman领导的自由软件运动。

10. 万维网

麻省理工学院M.I.T 改变世界的10件事情

至今,万维网已经成立25周年。它最早由1989年CERN(欧洲核子研究委员会)的Tim Berners-Lee提出的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上的分布式超文本系统,最初称为“mesh(网)”。四年以后,Berners-Lee离开了CERN,加入了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他在那里创建了国际网络标准组织“万维网联盟”(W3C)。

-->
关键字: 改变世界 麻省理工学院 人浏览
延伸阅读:
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2016-12-27
2014年全球十大科技战略趋势2013-10-23
地球10大惊人事实:珠峰是全球最高峰吗2014-11-06
七大即将改变世界的科技趋势2014-04-11
家用投影仪十大品牌排行榜!“黑马”当贝2020-04-30
科学家打造材料各异的十大计算机2013-06-09
盘点宇宙中最具代表性的十大黑洞2014-08-29
国内超级计算机排行:三甲均属国防科大2015-11-13
宇宙中十大独特天体排名2014-12-16
十大最不可思议的宇宙真相2014-08-10

猜你喜欢
新榜速递
站内热词

Copyright @2007-2020 PHBang,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7-2020 PHB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