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公司 > 本文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 发展指数七年来持续增长

作者:PHBang   来源:综合   时间:2015年11月10日

“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前沿论坛”1日在京举办。论坛共分为 “责任·本质”、“责任·海外”和“责任·传播”三个部分,会上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前沿成果——《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5)》。

《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5)》系统披露了国企100强、民企100强和外企100强,以及电力、银行、食品等16个重点行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详细解读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阶段性特征。该皮书主要有六大研究发现:

2015年,中国企业3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34.4分,同比提高1.5分,整体处于起步者阶段。七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

2009年,中国企业3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15.2分,整体处于旁观者阶段。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达到23.1分,整体从旁观者阶段进入起步者阶段。2015年,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达到34.4分,同比2014年提升1.5分,整体仍处于起步者阶段。2015年,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重视程度的下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

近八成的企业得分低于60分,处于三星级及以下水平,近五成企业为一星级,仍在“旁观”,7家企业得分为0,未披露任何社会责任信息。

有23家企业(占7.7%)的社会责任指数达五星级水平,处于卓越者阶段;有49家企业(占16.3%)社会责任指数达到四星级水平,处于领先者阶段;有40家企业(占13.3%)社会责任指数达到三星级,处于追赶者阶段;社会责任指数为二星级水平、处于起步者阶段的企业有54家(占18%);社会责任指数为一星级水平、处于旁观者阶段的企业数量最多,有134家(占44.7%),其中有7家企业(占2.3%)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为0,未主动披露任何社会责任相关信息。

与2014年相比,2015年社会责任指数达到五星级的企业数量增加明显,从2014年的14家增加到2015年的23家;处于一星级、二星级、四星级水平的企业数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显示出我国企业300强社会责任不断发展、优秀企业不断增多的态势;但须指出的是,2015年一星级水平的企业数量仍达到134家(44.7%),处于“旁观者”阶段。

在华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存在较大差别,东亚地区(韩国、中国台湾、日本)企业表现较好,其中韩企表现最好,达到68.2分,而欧美地区(美国、英国)企业表现相对较差,低于20分,仅为一星级水平。

外资企业1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显示,2015年外企1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26.1分,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东亚地区的企业远好于欧美地区的企业。

其中,韩资企业得分最高(68.2分),达到四星级水平,处于领先者阶段;台资企业其次(46.4分),达到三星级水平,处于追赶者阶段;日本(35.8分)、德国(27.3分)、法国(23.1分)次之,为二星级水平,处于起步者阶段;其他国家和地区(19.3分)、美国(19.2分)、英国(17.0分)和新加坡(12.3分)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依次降低,为一星级,处于旁观者阶段。

责任管理指数和责任实践指数持续增长,责任管理继续领先于责任实践,且两者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社会责任指数高于市场责任和环境责任指数。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责任管理和责任实践两大板块。2015年中国企业300强责任管理指数得分为37.9分,处于起步者阶段,责任实践指数 得分为33.6分,责任管理领先于责任实践。责任实践三个方面均处于起步者阶段,其中,社会责任得分最高(37.1分),好于市场责任(34.1分)和环境责任(29.5分)。

与去年相比,2015年企业责任管理指数和责任实践指数持续增长,其中责任管理指数由35.8分上升为37.9分,提高了2.1分,责任实践指数由32.2分上升为33.6分,提高了1.4分。从2010年以来,我国企业责任管理指数和责任实践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责任管理指数于2014年首次超过责任实践指数并继续领先,说明社会责任管理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并与责任实践日渐融合。

国企和民企倾向于披露财务类数据,对供应链管理信息披露相对不足;而外资企业更加注重对社区关系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信息披露,对合规类和财务类信息披露相对不足。

对比社会责任议题得分情况,国企、民企和外企三类企业差异较为明显。国有企业100强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依法经营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其重要关注点,民营企业100强大多为上市公司,对股东权益和社区关系比较关注,而两者作为内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表现相对较弱;而外资企业大多为全球跨国公司,本地化运营和全球资源整合是其能否在所在地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社区关系和供应链管理披露较为充分,相反外资企业大多为非上市企业,对股东回馈的信息披露较弱。

延伸阅读:


Copyright @2007-2020 PHBang,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7-2020 PHB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